史书上记载大同在北魏平城京时代有一百多座寺院,然而现在城里只剩始建于唐、辽朝规模较大的善化寺和华严寺。值得庆幸的是,这座城市虽历史上战事不断,两所寺院却不断被护持修缮,之后的辽、金、元、明、清同样表现出对信仰的尊重,只是根据功德主的意愿改了寺名。
善化寺和华严寺在大同城的中心位置,从其占地和建筑规模看得出它们对这个城市起到的重要性。大唐是北魏的延伸,日本京都又是大唐的学生,顺着这条链,会发现大同和京都在城市布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。
大同城经历了三代京华,善化寺、华严寺就像京都的东寺西寺,里面驻着这个国家最高阶的法统。国家有多大,它所承载的愿力就有多大。信念的坚韧程度远远高于帝王的政权,朝代像走马灯般的更迭,皇宫王府早都化作了青烟,然而寺院因信念支撑,保留了下来。
从开元寺说起
当地朋友形象地说:“华严寺和善化寺相比,一个是沃尔玛超市,另一个是便利店”。两座寺院的格局、所供奉的佛菩萨、以及佛教思想的传承几乎是一样的。而善化寺有唐代的标签,参拜古寺,应从年代久远的开始。
善化寺的建筑风格大气、沉稳、厚实,就连仁王殿里的四大金刚也是我见过的最高最大。如果千百年来寺院的修缮遵循了修旧如旧的做法,可以推断工匠们的技艺也是一流的。佛像从神态、色彩、每个细节,都会看到耐人寻味的手笔。
拜伏于大雄宝殿的佛菩萨脚下,默念心经,用灵魂体会佛像庄严,瞬间穿越千年。
印度佛教顺着丝路传入汉地,和神道儒教融合,有了中国本土特色的汉传佛教。迄今两千年的佛教在中国几废几兴,能保持原样走到现在,更是凤毛麟角。
大同郊外云冈石窟能看出北魏佛教比是比较原味的印度风,到了善化寺已经加入了二十四诸天元素。佛教和道教代表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两个受众群体,体量都非常的巨大,在谁都不可能做到排斥对方的情况下,选择了融合。道教的仙人加入了佛教的诸天神之列,太上老君有时也有佛变身教人的说法。
华严宗派
从大雄宝殿内的《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碑记》(金大定十六年刻)读出,善化寺最开始被称作开元寺,建于唐代,五代后期改成普恩寺;金天会六年重修,历时15年。之后,普恩寺在元代有一次四万僧众的佛事活动……由此想象当时的面积要远远超过华严寺,简直是超级沃尔玛。在明代,寺院又经过一次修缮,改成现在的名字。
由各大殿佛像和诸天神布局得知善化寺属华严宗派。主殿供奉着金刚界五方佛,三圣殿内盘坐着释迦摩尼佛、普贤菩萨、文殊菩萨,二十四诸天立于两侧。
华严宗的祖庭在长安,隋代杜顺和尚(557~640年)为华严初祖,其理论有四法界、六相、十玄门等……
在佛教传入汉地之后,逐渐形成八个教法不同的宗派,华严宗即是其中的一支。
华严宗以对宇宙整体把握的理论思维见长,它的事事无碍论更表现出独特的境界。汉传佛教在华严宗这一支更体现出它很强的哲学属性,最能彰显佛教圆融特色和广大和谐精神。慈悲之华,必结庄严之果
相比于南方,大自然神态度十分苛刻,再怎么彪悍的民族,都抵不过扼杀一切的凛凛寒冬。北方民族需要借助信仰的力量才能度过危机,寺院承载了这些诉求,有了佛菩萨的加持,勇敢活下去的信心倍增。
一位来自印度的朋友曾告诉我:中国是一个让他生畏的国度,体现在复杂而猛烈的朝代更迭。但同时中国也是一个佛国,拥有一些非常殊胜的佛教胜地,一些伟大的帝王曾是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佛法护持者。
和很多国家不同,中国有追求更高真理的传统和习惯,曾孕育出,最伟大最有智慧的人。他也看到,无论是迷信层面,还是理智层面,佛寺的存在总会给辛苦的生活或多或少带来些安慰。
大同善化寺给我留下的即是这样的安慰。
慈悲之华,必结庄严之果。人们对信仰的念念不忘,让这座城市的佛缘深厚,与大多数缺乏灵气的新古建寺庙相比,大同给我们展示出佛教文化在方方面面的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