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
天道

"

天堂就是佛教所说之六道中的天道,依然在轮回中。大乘佛教徒要脱离轮回,所以不发愿往生天界,而是为了自利利他前往极乐世界,这一修行加油站,于佛前继续深造,求证无上正等正觉佛陀的果位。天界包括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诸天。自下而上一共有二十八层天。天界众生为六道众生级别最高的,天人福报极大,身相威严,相貌妙美,受用享乐自在,寿命很长,无明显苦受,但行苦与变苦仍在。

天道——六道众生级别最高的、福报极大

天道——六道众生级别最高的、福报极大

天道忌盈,业不求满

天道忌盈,业不求满

相信我们小时候削铅笔,刚开始我们肯定总想削成最尖的,但是结果往往折断。而这给了我们很深的教训,以后再削铅笔,相信都会适可而止,不求最尖了。世人往往忽视这一点,凡事总是求全求美,绞尽脑汁企图达到这个目标。其实,不论何事都应量力而行,因为有上坡就必然有下坡,也就是有上台必然有下台的一天,事情到了一定限度必然发生质的变化。这就是“天道忌盈,业不求满”的真义。

有这样一个禅学故事:

有一位武术大师隐居于山林中。

听到他的名声,人们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,想跟他学些武术方面的窍门。

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,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。

他挑得不多,两只木桶里水都没有装满。

按他们的想象,大师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,而且挑得满满的。

他们不解地问:“大师,这是什么道理?”

大师说:“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,而在于挑得够用。一味贪多,适得其反。”众人越发不解。

大师从他们中拉了一个人,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两满桶水。

那人挑得非常吃力,摇摇晃晃,没走几步,就跌倒在地,水全都洒了,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。

“水洒了,岂不是还得回头重打一桶吗?膝盖破了,走路艰难,岂不是比刚才挑得还少吗?”大师说。

“那么大师,请问具体挑多少,怎么估计呢?”

大师笑道:“你们看这个桶。”

天道忌盈,业不求满

众人看去,桶里划了一条线。大师说:这条线是底线,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,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。起初还需要画一条线,挑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不用看那条线了,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。有这条线,可以提醒我们,凡事要尽力而为,也要量力而行。

不管做人还是做事,我们都要牢记——为自己设定一个能力底限,不要苛求自己做勉为其难的事。挑水如同武术,武术如同做人做事,在制定目标时,一定不要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,要循序渐进,逐步实现自己的计划,这样才能避免许多无谓的挫折。

为人处世其实并没有什么秘诀,一个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克制!如果看见一块田就想播种,遇到宝物就想据为己有,有个念头就想立刻实现,投入所有的心力,最后肯定会过犹不及,精力全部透支耗尽,不出错误才怪!所以,你必须克制自己求大求全的心理奢望。

天道忌盈,业不求满

我们越想把一件事做到百分百好,就越难心想事成,总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,把自己搞得心神疲惫。当我们抱着一颗谦逊平和的心态做事时,内心不去奢求,反而能顺利实现目标。

...查看更多
违背天道而行,就会遭致灾殃

违背天道而行,就会遭致灾殃

我们都知道在佛教的天道中,所有众生都是有极大的福报的,而且每个人都是寿命很长,神通广大的。那么我们若是违背天道而行的话,就会遭致灾殃的。

如果你一天到晚都是意必固我,那就绝对你干不成任何事情,一干事情一定碰壁,因为你跟天道相违,“惠迪吉,从逆凶” ,《尚书》的这句话太好了,你顺着天道而行,天就给你吉祥,你违背天道而行,就会遭致灾殃啊。

所以《太上感应篇》讲,太上曰: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,善恶之道,如影随形。很快的,所以我们对这个道,一定要加以体认,要相信有这个道,要立志追求这个道,那你有道德的这样的一个心,这个道里面包含着普遍的那种,如果用佛法的概念就是空——诸法的空性,这是道的一个本体。

违背天道而行,就会遭致灾殃

然后道的作用,就是这个空性当中能够缘起一切法,就是有因果的法则,善有善报恶有恶报,那你知道有因果的法则,我们都有趋乐避苦的本能,我们每个人都想幸福美满的人生,但是我们不知道怎么获得这种幸福,往往用了一个非道德非理性的手段去获得,这样反而南辕北辙,飞蛾扑火,那个蛾,飞蛾,它奔向光明,然而殊不知等待它自焚其身,这个蚕吐丝,你可不要想当然的这个蚕思想境界很高,吐丝给我们做丝绸,它不是这个,蚕没有这么高的思想境界,蚕吐丝就是想保护自己,自我保护的,但殊不知它不知道怎么保护,把自己把它作茧自缚嘛。

违背天道而行,就会遭致灾殃

所以这些都是愚痴的表现,想获得幸福,但是适得其反,人类的很多行为也是这个,谁不想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,但是每天的行为造作恰好是导致灾祸,人格瓦解,精神堕落的一个要素。

...查看更多
阿那邠祁长者投生天道缘

阿那邠祁长者投生天道缘

我们学习佛法的时候是会发现的,欲界中的天道是非常好的,是非常幸福的,天道里的众生是有极大的福报,寿命很长,神通广大。所以也是有很多的众生都想生到天道之中。

过去,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,阿那邠祁长者身患重病,舍利弗尊者以天眼观见此事,随即跟阿难尊者说:“你和我一同前往问候阿那邠祁长者。”便和舍利弗尊者持钵入舍卫城乞食,走到了长者家,入内就座。舍利弗问长者:“你的病情有没有好些?”长者回答:“如今患病身心慵懒,我感到病苦有增无减。”

舍利弗尊者说:长者!当忆念佛,所谓如来、至真、等正觉、明行成为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道法御、天人师,号佛、众祐;也当忆念法,如来之法,甚深微妙,可尊可贵,无与等者,为贤圣者之所修行;也当忆念僧,如来弟子众,上下和顺无诤,故能成就一切善法。诸贤圣众者,戒、定、慧、解脱、解脱知见皆得成就。所谓僧者,证得四向四果、四双八辈,为如来的圣众弟子,可尊可贵,是世间无上福田。长者!若能念佛、念法、念僧,功德不可称计,能获解脱、寂静涅槃之处。

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虔念佛、法、僧三尊,终不会堕于三涂恶道;修行念佛、法、僧三尊,命终必生天上、人中善处。长者!心应当不住于色尘,亦不依色尘而起意识分别;心不住于声尘,不依声尘而生分别;心不住于香尘,不依香尘而生分别;心不住于味尘,不依味尘而生分别;心不住于细滑触尘,不依细滑触尘而生分别;心不住于法尘,不依法尘而生分别;念头不住于现在或未来,不念念相续分别;心不起贪爱,不依贪爱而起分别。为什么呢?因为有爱就有受,因受而生有,因于有,就有生、死、愁、忧、苦、恼等烦恼,不可称计,所以有此五阴炽盛苦,无论是我、人、寿、命、士夫、百姓、有形之类等皆是如此。

阿那邠祁长者投生天道缘

若眼识生起时,亦不知来处;眼识不生分别时则灭,亦不知去处。不能说没有一个因缘产生而有眼识分别,也不能说有一因缘产生而使眼识不生分别,皆由诸多因缘和合而有生灭。所谓因缘法者,有此则有彼,无此则无彼。所谓无明缘行,行缘识,识缘名色,名色缘六入,六入缘更乐,更乐缘痛,痛缘爱,爱缘受,受缘有,有缘生,生缘死,死缘愁、忧、苦、恼,无法称计。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也是如此,无有而生,已有而灭,皆由诸法因缘和合而生,没有所谓的来处,也没有所谓的去处。长者!这是修行空观第一之法。

当时,长者听闻后悲泣涕零不能自已,舍利弗问长者:“以何因缘有此悲感?”长者回答:“尊者,我不是悲戚,是因为我从往昔多次承事佛陀以来,亦尊敬诸长老比丘,却从未听闻过像这样尊贵难得之法,如舍利弗尊者您现在所演说。”

阿难尊者说:“如来说世间有二种人,一者知乐,二者知苦。习乐之人,正是耶输提尊者;习苦之人,则是婆伽梨比丘。耶输提比丘解空第一;信解脱者,则是婆伽梨比丘。知苦之人、知乐之人,二者心皆解脱,二者皆是如来弟子,无与等者,善观诸法不生不灭,精勤修习佛法,无有懈怠,只是心有增减之差别。人有知者,有不知者;正如长者刚才所说:‘我从往昔承事佛陀以来,恭敬长老比丘,却从未听闻过如此尊重之法,如舍利弗现在所演说。’耶输提比丘观于地,而心得解脱;婆伽梨比丘观视于刀,即时心得解脱。所以,长者!应当效法婆伽梨比丘之修习,必能得解脱。”

接着,舍利弗尊者又为长者广说佛法,令长者心生欢喜,发起无上菩提心,然后从座而起与阿难尊者一同离去。

就在二位尊者离去不久,长者便命终投生三十三天,并有五事功德胜于诸天子,是哪五种功德呢?所谓天寿、天色、天乐、天威神、天光明。当时,阿那邠祁天子作如是想:“我今得为天子身,皆因如来之恩德。我不应耽溺于五欲而自娱乐,应先前往世尊之处,问讯顶礼。”

于是阿那邠祁天子带领诸天人,来到佛陀所在之处——祇树给孤独园,手持天花散在如来身上。阿那邠祁天子便在虚空中,合掌向世尊说偈:“此是祇洹界,仙人众娱戏,法王所治处,当发欢悦心。”世尊默然许可。阿那邠祁天子心想:“如来已然许可于我。”便舍神足通,来到世尊旁站立,向佛禀白:“我是须达,又名阿那邠祁,为人所知晓,也曾受如来弟子之所尊教,现今已命终投生三十三天。”

世尊问:“你由何种恩德而得生为天子身?”天子答:“承蒙世尊之力,得受天子身。”说完,阿那邠祁天子再度以天花散于如来身上,也散于阿难尊者及舍利弗尊者身上,然后,环绕祇洹精舍七匝后,隐没不见。

隔日,世尊告诉阿难:“昨夜有天子来,并说此偈:‘此是祇洹界,仙人众娱戏,法王所治处,当发欢悦心。’说偈后,那位天子绕精舍七匝后离去。阿难!你可知道那位天子是谁?”阿难禀白:“必当是阿那邠祁长者。”“如你所说,他正是长者投生。”阿难又言:“请问世尊,阿那邠祁长者生到天上叫做什么名字?”

世尊答:“他在天上还是叫阿那邠祁,因为他出生在天上时,诸天子都说:‘这位天子在人间,是如来的弟子,常以平等心广行布施,救济一切穷苦困乏之人,以此功德,生于三十三天,所以续名为阿那邠祁。’”

世尊接着对诸比丘说:“阿难比丘有大功德智慧成就,虽然他尚未证得阿罗汉,但是他的智慧无人能与他相比,因为阿罗汉所应知的,阿难都知道;过去诸佛世尊所应学的,阿难也都明了;过去也有这样的人,一听就能了知道理,如我弟子阿难比丘,观察、观看就知道如来须是、不须是。过去诸佛弟子入三昧正定,才能知道自己还不能了解之事,而今阿难比丘只要观察、观看便能知晓。”

世尊告诸比丘:“我声闻弟子中博学有智慧,又能勇猛精进修行,心念清明,多闻第一,堪任执事者,正是阿难比丘。”当时,诸比丘听闻佛的开示后,个个欢喜奉行。

阿那邠祁长者投生天道缘

上面就是阿那邠祁长者投生天道缘的故事,我们修行佛法的,若能亲近三宝,听闻正法,依之而行,断恶修善,必能生人天善处。而且我们精进修行,净化三业,日久功深,终能契悟本具的清净心,成就无上菩提道。

...查看更多
佛法不仅只是人道,还要重鬼神道天道

佛法不仅只是人道,还要重鬼神道天道

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时候就会发现,现在有些法,只讲人道,就是有些提人间佛教的。就完全讲人道。其它道都不讲。我想这个是不究竟的。为什么呢,因为人和鬼,天神的差别就在于人有身体。而鬼没有。但鬼道和天神道,人虽然看不见,可是确实存在。所以你只一心想从人道解决,我看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。这就是现在很多法的局限。

我们很多道理都懂,为什么做不到。这里头有很多障碍,包括身体的障碍,还有鬼神道的障碍。你看不到他们,不代表他们就不起作用。所以,佛法首先是以佛的眼光看世界,就是有十法界。不要以人的肉眼去看,就以为只有人道了。那就糟糕了。

人道要做好,这个是对的,可是你做好了,不一定能解决问题。好比说你杀过的众生还在地府受罪呢。他在痛苦,你不给他救度,你单单做好了,也没用。就像悟达国师,十辈子修行是高僧,可以说是个大好人。但因为以前杀人,被杀的人痛苦和怨气没有解除。还是找上他来,后来多亏了诺佳诺尊者来化解怨气。

现在很多唯物论,有些弘法者也走唯物论的路,虽然可以被接受,但实践起来确实有问题。就是心灵鸡汤。我才劝说,要多念经,功课要做。

佛法到现在各种各样奇怪的修行方式都有。比如有些人误解了禅,以为什么都是禅。那寺院早晚课也不用,以为是接应社会。结果呢,很严重。没多久,那个很有名气的法师就还俗了。早知道,佛法解决不仅仅是人道,尤其是鬼道,神道的问题。所以不是只有人道的问题。

佛法不仅只是人道,还要重鬼神道天道

汉地佛教和南传又不一样,因为汉地僧人承载着是十法界的众生的福德。南传他没有超度,也不拜菩萨,也不承认各大菩萨。所以他就没有承载菩萨法界的功德。他只承载了罗汉法界的功德。同时汉地佛教还有个特色,就是汉地佛教是天神在护持。也承载了天道和仙道的功德。这个是藏地和南传都没有的。这也是为什么汉地佛教吃素,梵行。藏地很多仁波切都是在家人传法,所以他没有仙道梵行的功德。

同时,大家看汉地佛教有个特色,几乎现在的佛教圣地,都是原来的道教神仙住的。五台山,九华山,普陀山,峨眉山,天台山,支提山。大家去看传记就知道。为什么道教的神仙,护法,土地愿意把圣地给佛教。因为汉地的佛教吸收了道教修仙的方法。所以道教的护法就同意了。所以汉地佛教的护法在梵行上很注重。不会出现像印度和藏地一样的没有梵行的行为。否则这些圣地就被护法神给收回来了。

佛法不仅只是人道,还要重鬼神道天道

我们都知道修行是非常殊胜的,确实能让天道和鬼道得到利益。佛法不仅重人道,平等对待天道和鬼道。众生平等。比如治病上,如果你单独从人道去治,完全忽略鬼神道,那很多病都治不好。如果能处理好鬼神道的关系,很多病,很多问题都能解决。

...查看更多
结语

天道∶即天界。天道分布在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三界之中。欲界因有男女情欲,故名欲界。色界,没有男女情欲,唯色相庄严,故名色界。无色界,无有形相,唯精神心识存在,故称无色界。众生行上品十善、修四禅定、四空定,即可生于天界。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