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
涅槃

"

涅槃是佛教用语,又译为般涅槃、波利昵缚男、泥洹、涅槃那,大致指指无为、自在、不生不灭等意思。佛教教义认为涅槃是因为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有生灭相,而仅有一本住法圆满而寂静的状态,所以涅槃中永远没有生命中的种种烦恼、痛苦,苦行和轮回。佛陀降生示现成佛转法轮,教导弟子们才渐渐有人实证涅槃,也就是声闻四果阿罗汉、辟支佛舍寿时取证有余涅槃,也是生命的本际,而证得佛果的人,是取证无余涅槃。当有佛教持戒清净的修行者离开人世时,许多人会尊称他(她)们进入涅槃或圆寂。

涅槃——无为、自在、不生不灭等

涅槃——无为、自在、不生不灭等

佛教中的涅槃是什么意思?

涅槃经常是在佛教中可以见到的,它是是从古印度中音译过来的,它的意思主要是自在,无为不生不灭等。虽然是这样解释,但还是有很多师兄不是很明白涅槃是什么意思,下面给予一起来看看吧!

佛教中的涅槃是什么意思?

涅槃是古印度梵文的音译,意译“圆寂”、“灭度”等。原意是指火的熄灭或风的吹散,后转为印度古代的一些宗教的专用术语。佛教建立后将其吸收进佛教教义里面而加以阐述。佛教认为众生既受烦恼和欲望的诸苦折磨,也受生死的力量束缚,涅槃则是对烦恼、欲望。

诸苦及生死的最后的断灭,众生通过修行宗教实践,也就可以达到涅槃的境界。佛教对涅槃的解释很多,佛经记载有60多种,并且每个派别对此理解都不太一样,各有自己的说法。原始佛教认为佛陀强调灭的作用,把涅槃放在灭谛里面加以论述。涅槃是一种超越时空,超越经验,超越苦乐、不可思议、不可言。

譬为在捶打熟铁时,瞬间即逝的火花,不知所在,不可捉摸。小乘佛教把涅槃看作“虚无绝灭”的意思,以“灰身灭智,捐形绝虑”为特征,意谓身心俱无、一无所有的彻底死亡。所以释迦牟尼逝世就被称为涅槃。小乘佛教把浬槃分为两种情况。有余涅槃是指众生烦恼己断,欲望已无,但生命仍然存在^没有离开生死;无余浬槃则指包括生死已尽的彻底死亡。

佛教中的涅槃是什么意思?

大乘佛教反对小乘的这种说法,认为涅槃#在世间而不是在出世间得到,因摆脱了世俗的认识,显示了佛法的“常住不变”的真实相就是浬槃,故“诸法实相即是浬槃”。大乘宣称涅槃应具有“常、乐、我、净”四德性或常、恒、安、清凉、不老、不死、无垢、快乐八种德性。

大乘有些派别还有更多的分类,如法相宗综合了大小乘学说,将涅槃分为本来自性清净浬槃,有余依浬槃、无余依涅槃,无住涅槃。不同的分类法反映了佛教内部不同派别的主张。但是涅槃作为一种宗教修习所要达到理想境界是各派所公认的。

佛教中的涅槃是什么意思?

以上就是对佛教中涅槃是什么意思的相关介绍,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。师兄在学佛的时候就是内心清净,没有什么要求,只有坚持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才是可以获得自在,快乐轻松的生活。

...查看更多
佛为什么要涅槃?

涅槃是佛教中的用语,它是指无为,不生不灭等意思。我们也是知道佛最后也是走向了涅槃,那你知道佛为什么会走向涅槃呢?下面就一起来看看!

佛为什么要涅槃?

事实上,佛的法身永恒常住,佛并没有涅槃,佛涅槃只是方便示现。就譬如一个父亲,看到自己的子女顽劣,服了毒药中了毒后,叫他们吃药,他们还不吃,所以父亲就留下了解毒的良药离开了家。离开家之后,父亲派来使者,告诉子女说你们的父亲去世了。这些子女当父亲在世的时候,不看重,突然听到他们的父亲去世了,感到非常吃惊,就非常思念他们的父亲,原来顽劣、暗冥的心就有点警觉。这时他们才忽然想起父亲还留下了药,他们就开始吃这个药,吃了药后病就好了。

佛为什么要涅槃?

这个比喻的寓意是,我们这些众生无始劫来服贪、嗔、痴三毒,已经病得很重了。佛跟我们讲了很多法,但是我们不信,不去修行,所以佛就方便远行,然后派一个使者来。他的远行、死亡就是他的方便,叫做涅槃;这个派来告诉大家佛去世消息的使者就是佛的舍利;留下的药就是三藏十二部的经卷。我们得知佛涅槃了,才感觉到诸佛示现是多么的稀有难遇,如优昙华,于是就开始尊重佛留下的遗教。

所以我们瞻仰佛的舍利,不仅仅是事相性的,一定要了解佛碎身舍利留在人间的用意。透过生身舍利,更要尊重佛留下的法身舍利,就是经典。要依经典的药方去服药,对治贪、嗔、痴三毒的烦恼,要借助着佛给我们开显的妙庄严路,出离轮回,往生极乐。

佛为什么要涅槃?

以上就是对佛为什么要涅槃的相关介绍,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。师兄在生活中在修行时我们清心并虔诚,只有这样才是可以获得轻松,可以使师兄轻松的生活。

...查看更多
涅槃的典籍

涅槃是佛教中的术语,也是学佛的师兄非常向往的境界,因为涅槃的意思是自在,不生不灭。并不是所有的涅槃都是被这样叫的,在修行上必须有一定的成功,能够跳出生死轮回,了生脱死,这个才能算数涅槃。同时我们还要更多的了解涅槃,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涅槃的典故吧!

涅槃的典籍

《大乘起信论》称:“以无明灭故,心无有起;以无起故,境界随灭;以因缘俱灭故,心相皆尽,名得涅槃。”佛教大小乘对涅槃有不同的说法。一般分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两种。一个修行者证得阿罗汉果,这时业报之因已尽,但还有业报身心的存在,故称有余涅槃;及至身心果报也不存在,称无余涅槃。

《肇论》:小乘以“灰身灭智,捐形绝虑”为涅槃,是为有余涅槃;

《中论》等则以“诸法实相”为涅槃,是为无余涅槃。

涅槃的典籍

《楞伽经》说:由 于“众生畏无我”;为了“摄引计我外道”,所以方便说有如来藏。众生迷了如 来藏,受无量苦;若悟了如来藏,便得涅槃,一切常住的,本具的清净功德,圆满的显发出来。

《阿含经》中,佛的弟子舍利弗尊者,回到自己的家乡,入了涅槃。他的弟子均提沙弥,如 法的火化了以后,把舍利----骨灰带回去见佛,非常的悲伤。佛就问他:“均提 !你和尚入灭了,他无漏的戒定功德,和深广的智慧,也都过去而没有了吗”? “没有过去”。“既然生死苦灭去了,一切清净功德都不失,那何必哭呢”!这 是同于大乘涅槃,具足功德的见地。

涅槃的典籍

以上就是对涅槃的典故的介绍,希望可以的对师兄有帮助。师兄在修行的时候要注意集中力,用心去修行,只有长时间才是可以获得更多的好处。千万不雅有坏的心思。因为那样是对师兄不好的。

...查看更多
涅槃的分类

涅槃是学佛的人非常想要达到的境界,因为这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获得的,因为这是必须要修行成果,了生脱死。所以师兄一定要好好的修行,只有这样才是获得更多的好处。那师兄你知道涅槃的分类吗?下面就一起来看卡吧!

涅槃的分类

关于大乘涅槃的实证,有同于二乘者,也有异于二乘者。大乘涅槃种类有四,唐朝玄奘大师在《成唯识论》卷10 云:【涅槃义别略有四种:一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,谓一切法相真如理,虽有客染而本性净,具无数量微妙功德,无生无灭湛若虚空,一切有情平等共有;与一切法不一不异,离一切相一切分别;寻思路绝名言道断,唯真圣者自内所证,其性本寂故名涅槃。

二、有余依涅槃,谓即真如出烦恼障,虽有微苦所依未灭,而障永寂故名涅槃。

涅槃的分类

三、无余依涅槃,谓即真如出生死苦,烦恼既尽余依亦灭,众苦永寂故名涅槃。四、无住处涅槃,谓即真如出所知障,大悲般若常所辅翼,由斯不住生死涅槃,利乐有情穷未来际,用而常寂故名涅槃。一切有情皆有初一,二乘无学容有前三,唯我世尊可言具四。】

涅槃的分类

以上就是对涅槃的分类的介绍,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。因为涅槃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,是师兄们想要达到的,但是我们在修行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并且用心,只有这样才是对师兄好的。

...查看更多
结语

涅槃意译为圆寂,功德圆满叫做圆,业障灭尽叫做寂。涅槃是佛教修行所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。不是所有修行人去世后都可以称为涅槃的,必须修行有一定成果,能够跳出六道轮回,了生脱死,这才算涅槃。涅槃有四种类型有余依涅槃、无余依涅槃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、无住处涅槃。

相关新闻